2022年我市人工智能产业核心规模达到140亿元
在昨天开幕的“物联网与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ChatGPT(全名为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译为生成式预训练变换模型)无疑是最热门话题,专家们认为,ChatGPT的成功离不开基础算力的大幅度提升、算法框架体系的变革、海量数据筛选的积累,也就是说,在“数据、算力、算法”人工智能三大核心要素共同作用下,才有了今天的ChatGPT。出席论坛的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ChatGPT的成功为天津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我市近年来全力打造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智能科技产业,2022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核心规模达到140亿元,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市规上工业和限额以上服务业比重达到24.5%。天津大学研制的全球首款脑机接口专用芯片“脑语者”、提出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领域“广义多视图学习框架”理论深入人心,天地伟业研发的超星光人车行为智能识别分析系统等4个项目获评全国揭榜优胜项目,海光信息技术在人工智能核心芯片领域、中汽研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等领域创新能力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2021年,工信部同意我市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后,滨海新区聚焦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产业集群培育、应用场景打造等开展实践,在智慧港口、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形成了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2022年正式上线的天津(滨海新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了“人工智能+超级计算+信创”的产业支撑平台,为人工智能开发提供了“算力、算法、数据、开发工具”一体化支撑环境。截至目前,平台算力超过100P,开发公共数据资源600TB,汇聚了华为云、紫光云等20余家生态合作伙伴。河北区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初步建成,一期建成实现算力100P,已建成投入使用,开始为我市天津大学、天地伟业、慧言科技等企业人工智能算法训练提供服务。
我市下一步将强化人工智能前沿基础技术研究,支持海光“深算”系列人工智能核心芯片、言语交互意图深度理解大模型算法等重点技术产品研发。依托河北区华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天津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华为(滨海)软开云创新中心等平台,发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学科优势,重点突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算法,加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新兴人机交互、智能控制与决策段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迭代。将加快布局自主开源人工智能开发框架,推动高性能算力平台构建和开放共享,支持培育高质量人工智能公共数据集,提升人工智能预训练大模型等基础架构水平。
将强化基础支撑能力,构建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基础,统筹全市要素资源及市场需求,引导数据中心合理布局、集约建设。完善人工智能算力支撑体系,建设“超级计算+人工智能”先进多样算力集群体系。依托现有算力平台资源,在津城、滨城面向行业应用,合理布局智能计算中心。健全开源开放的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推进开源项目和开源社区建设,强化开源技术成果应用。鼓励曙光、讯飞等人工智能骨干企业针对共性技术和重点行业应用,开放面向云端训练和终端执行的开发框架、算法库、工具集等,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基于开源开放技术的产业创新生态。
将深入开展“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重点推进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机器换人。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打造服务中小企业的公共数据集、算法库和开发训练中心,为各类需要开发、标注、训练、推理等功能的中小企业提供算力资源、数据集、线上体验和验证环境,降低人工智能开发者技术门槛和中小型企业AI应用开发门槛,促进围绕国产主流人工智能芯片和深度学习框架开展行业应用创新。
来源:“津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