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859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来源:天津市数据局
发布时间:2024-12-18 16:00:00
字体+
字体-

卢嘉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天津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提案,经会同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委研究答复如下:    

一、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要求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国家发改委、人社部等国家部委先后出台数字经济系列政策措施。近年来,天津全方位推进数字化发展,以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数字产业化赋能各行业高质量发展。天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强做优数字经济上,形成了自身新的优势。

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升级。天津率先建成双千兆的网络,累计建成5G基站7.3万个,拥有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中科曙光等龙头企业落户,建成了京津冀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等一批新型算力基础设施。

二是数字产业蓬勃发展。在全国率先构建起涵盖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整机、服务器、超算等业态的完整产业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7.2%,数字经济发展居全国第一梯队。

三是科创能力不断增强,关键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球首款脑机接口专用芯片“脑语者”、海光DCU深算二号等一批重点新产品研发成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标准、高起点推动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探索“学科+人才+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通,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产业“四位一体”重要平台载体。

四是数据价值加速释放。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率先成立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吸引数据服务商不断集聚。发布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数据分级分类标准规范,为自贸试验区开展数据分类分级提供指导,填补该领域制度的空白,为数据跨境流动夯实了基础。

五是数字化赋能成效突出。全市工业上云企业突破万家,建成300多家灯塔工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全市“两化融合”(即信息化和工业化相融合)指数位居全国前列,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催生了一批新业态、新模式。

六是数字化转型潜力巨大。天津依托产业基础、区位等优势,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全球产业链,数字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日益活跃,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结合您的意见建议,我们将紧紧围绕主战略、主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新业态,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全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大力培育数字经济产业。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聚焦电子信息、智能终端、工业机器人、车联网等重点领域,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发展数字经济新兴产业,做强做大做优平台经济,推动在灵活用工、网络货运等领域加快布局新板块新业务,积极引育一批科技服务业、数据服务业龙头平台企业。

二是着力培养数字经济专业人才。持续加强相关专业建设,重点支持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密码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加强建设。在第三批天津市级一流课程建设工作中,遴选建设一批信创领域线上、线下优质课程。持续做好一系列科技创新科普活动和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整合,从多个维度助推新时代师生信息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三是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高标准规划建设“天津软件园”,成立工作专班,协调中新生态城、泰达集团、中电科技等多方共同推动软件园开工建设。加快构建信创应用推广1+N工作体系,开展信创“双百”工程,系统化建设信创“1+N”适配验证体系,加速推动信创应用从外围系统向核心业务范畴拓展,不断优化信创产业应用场景。进一步完善京津冀产业集群协同培育机制,牵头争创京津冀网络安全(信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国内网络安全产业策源高地、集聚高地、协同高地。

四是积极拓展数字经济发展场景。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重大项目和平台方向,组织实施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应用场景项目,推动我市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及高校院所,重点围绕智慧城市建设、自主算力引擎、车联网应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培育等方面联合开展攻关,实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搭建,打造应用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方案。

    

2024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