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尔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的提案,经会同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我市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情况
数字化制造是以信息和知识的数字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来提升产品设计、制造和营销效率的全新制造方式,包括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工艺、数字化加工、数字化装配、数字化管理等。随着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数据资源日益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数字化制造也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实施“智汇天津”三年行动计划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持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两化融合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工业互联网赋能持续推进。深化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动成立天津市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打造功能互补的完整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融合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普及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全市累计有1400余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两化融合指数达到107.8,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3,居全国第七位。三是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制订出台全国智能制造领域首部法规文件,发布智能制造“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我市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路径遵循。四是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累计培育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3家,积极开展标准宣贯、供需对接等活动,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结合您的意见建议,我们将重点围绕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人才培养、数据安全保障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加快我市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全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打造“数字领航”企业,培育“小灯塔”企业,全年新建100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服务商,建设一批面向行业共性化典型应用场景。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助力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和数字赋能。
二是着力培育数字化产业人才。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搭建“会、展、赛”平台,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才引智活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支持智能制造领军企业借助中介机构寻访对接高端紧缺人才。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养一批数字经济工程师,优化建设国家级和市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持续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为智能制造人才在津工作生活提供更加精准便捷服务保障。
三是巩固数据安全基础。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推动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相结合,压实各部门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数据标准规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安全责任,全面提高数据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分类分级、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机制,加强对数据采集、储存、流通、使用的全过程安全管理,实现数据安全“可知、可视、可管、可控、可溯”。
2024年4月11日